top of page

【台灣教會公報】TCNN阿却賞繪本獎得主陳育萱: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,更是文化底蘊


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2月23日頒發阿却賞,其中兒童繪本故事得獎作品《十粒卵》,獲獎作者是台北中會北門教會會友陳育萱。(攝影/邱國榮) 【台灣教會公報】TCNN 阿却賞繪本獎得主陳育萱: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,更是文化底蘊

2022年3月12日 【邱國榮採訪報導】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2月23日頒發阿却賞,其中兒童繪本故事得獎作品《十粒卵》,獲獎作者是台北中會北門教會會友陳育萱。 陳育萱受訪時分享,照顧小孩的時候,編故事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,所以想繪本的題材時也一定要找普遍又容易取得的食材,於是就想到「雞蛋」,讓10顆蛋有不同的聲音表現,而且用演的方式帶動遊戲,視、聽、嗅、味、觸等五感都獲得刺激。對幼兒來說,大人與孩子一起看繪本、做料理的生活經驗,比上課講大道理更為重要。大人可以講有趣的故事,與孩子玩得開心,一起享受生活時光。 陳育萱用台文寫的《十粒卵》,預計半年後出版。「想要提升母語能力,本土意識的覺醒才是關鍵。」她說,1988年(編按:1985年)出生的她從小在台北市長大,近兩年才開始學習台文,然而台文的聽、說、讀、寫都相當流暢。

陳育萱指出,有認同感、有感情,才有擁抱母語的動力。學習本土語言的讀寫,對於母語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,而且學習讀寫以後,對故鄉、文化的認同會產生正循環,特別是了解自身的文化並內化後,會對學習了解他國事務有相當大的幫助,即所謂「越在地,越國際」。 「像我這個年齡層,真的需要台語流利的長輩牽教和鼓勵,才有信心跟能力來用台語過生活,進而使本土語言能夠正常化、生活化。」陳育萱說,語言是認同家族、土地的一種標誌,然而她教育子女,不會強迫孩子講母語,而是給孩子有選擇的自由,「只要我們和孩子之間,孩子和阿公、阿媽之間曾經一起用台語生活過,他對這個語言就有感情,以後隨時擁有撿拾母語的能力」。 身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會友,她感受到釘根本土的長老教會母語嚴重式微,究其原因應該是落入信眾人數多代表信仰興旺的迷思。「語言絕對不只是溝通工具這麼表淺的存在,她更是文化的底蘊。」與其爭論長老教會的地方教會是否有義務傳承本土語言,不如思想上帝賜給人類不同的語言,是因為愛跟多元的美,「如果消失了,絕對是教會損失,也是人類的損失。」 原始新聞連結 https://tcnn.org.tw/archives/107623?fbclid=IwAR0szDZGxwbfhzKvNAMWuSQChwHHUzoFxeMaYJW1FJeBMo70_qTQWXWJGpY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